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 12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有哪些新要求?對設立的新條款、新規定,該如何理解和執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條例》施行首日,中國市場監管報社在北京舉辦會議“學習貫徹《條例》座談會”。來自市場監管總局、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法律界、食品業界的代表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條例》是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又一項重大法制建設成果,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協調司、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食品經營安全監督管理司、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等8個司局,以及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有關負責人就《條例》的修訂情況、監管要求等進行了解讀分析。
食品安全監管相關司局負責人在會上指出,《條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四個最嚴”要求,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礎上,補短板、強弱項,以良法善治,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條例》共10章86條,對餐飲服務提供者、單位食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等主體都提出了具體要求。該負責人表示,從事關系群眾利益的重點領域監管工作,必須帶頭崇法遵法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在發言中稱,《條例》對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三章的修改力度很大,對公眾關切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網絡食品交易、轉基因食品、特殊食品及食品廣告的管理問題作出回應。同時,細化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完善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并加大食品安全處罰力度,切實實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食品安全的原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王旭從治理主體的多元、治理環節更加嚴謹等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層面和參會者進行了分享。中國檢科院、中國社科院大學的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言,從立法角度條分縷析,對《條例》的新條款、新規定等進行深入闡述。
會上,江蘇省鎮江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朱志玲分享了本地區監管經驗,她表示,社會共治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至關重要,鎮江通過落實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營造氛圍、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科學素養等方式,不斷探索食品安全共享共治共建的方法,取得顯著成效。北京、浙江等地市場監管部門代表回顧了以往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強化及探索過程,并對《條例》施行后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進行了討論。
美團點評集團外賣業務負責人陳寧分析了外賣產業發展特征。中國外賣產業保持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不僅方便了百姓生活,推動了我國餐飲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寬了消費應用場景,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新動能。他表示,要讓大家吃得更好,首先要保證吃得放心。美團點評通過不斷完善公司內部食品安全組織和制度體系,強化入網商戶審查和管理,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抓住“保證溫度、保證速度、保證小哥健康”等配送環節的關鍵點,采取外賣食品封簽等多種措施,提升外賣配送食品安全。未來,在繼續認真履行平臺責任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動政企合作,在智慧監管、信用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互聯網平臺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為構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貢獻力量。
座談交流結束后,中國市場監管報社同與會的美團點評、物美等百余家食品企業共同發出倡議,呼吁社會各界特別是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行動起來,深入學習、準確理解并認真學習貫徹《條例》,從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合規、珍視信用,提升質量、打造品牌,為構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貢獻力量。(記者申珅)
編輯:薛艷真